

一所鄉村學校的文化情懷
舞臺上,聲如潮涌,嘹亮的歌聲響徹全場前不久,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漣源三位一體學校在湖南省學校文化建設創新成果展上,憑借其校歌合唱獲得湖南省學校文化建設創新成果一等獎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合唱團被觀眾稱為現實版的《牧班的春天》,引起了極大的熱情
龍山腳下,孫水河邊漣源三位一體學校,位于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茅塘鎮,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學校最近幾年來,漣源三位一體學校立足農村,以勞動教育和鄉土文化的弘揚為重點,致力于培養一批理想信念堅定,鄉土情懷濃厚,核心素養突出的新時代學生
夏新節是農耕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此時水果成熟,豐收在望,也是蔬菜最新鮮,最美味的時候在八年級的活動課上,一位小老師正在講述夏新節的研究成果
"農村節日表現出鮮明的農業文化特征."教師說,夏節是這里的一個傳統民間節日在過去,學生們一起分享節日的樂趣現在,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他們開始思考節日背后的意義,讓他們更加珍惜食物
農村是滋養這些孩子成長的社會土壤,農村是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漣源三位一體學校常務副校長蔣建平表示,學校不僅將家鄉節日引入課堂,還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將竹文化與現代教育理念相結合,培養農村學生的文化自覺
位于龍山腳下的漣源三義學校,竹子資源豐富是古代竹木生意的起點至今,許多老藝人從事竹編,形成了獨特的竹文化鑒于此,學校以竹為基本元素,在社團拓展活動中成立竹制品社團,在校內實施竹編,竹拼等勞動教育課程在課程中,學生把身邊的竹料變成生活中的小物件,既增長了見識,培養了能力,也培養了孩子的鄉土情懷學校課程項目中心主任肖介紹
農村是天然的勞動教育基地,離田間地頭最近,勞動在這里具體而生動蔣建平說,學校設立生活節,科技節等實踐性節日,正是為了將勞動課程融入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在活動中,學生不僅通過介紹自己的食物,了解糧食種植過程等充滿鄉土氣息的活動發現鄉村之美,還通過制作模型,設計創意等科技拓展活動學習合作,提高領導力和創新力
我們將國家課程與學校場景相結合,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融合,扎根鄉村教育發展,挖掘鄉土文化特色,在豐富的場景中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結合鄉土情懷和能力發展,拉出一條讓農村青少年提升文化自信,共謀時代發展的牽繩漣源三一學校校長葉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