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想象力帶動技術創造力
核心閱讀
舞美是一出戲內在精神的視覺體現藝術想象力往往決定著作品的特點和價值,也影響著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
舞美設計師要了解藝術動態,更要了解社會生活動態,不僅是解決各類創作問題的行家,還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多面手。
伴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科技進步深刻改變演出的視覺呈現,不斷推動當代舞臺景觀的發展最近幾年來,AR,交互影像,數字技術,大型舞臺技術裝備等新的表達元素,為舞臺美學面貌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可能性讓舞美更好服務于劇作呈現,不盲目追求視覺奇觀,是最近幾年來的創作趨勢
人景交融,觀演呼應,精準表達作品主題
將科技手段引入舞美設計,最關鍵是要為藝術增添魅力,讓技術契合主題表達比如,話劇《上甘嶺》的舞臺上,承載10多個扮演志愿軍戰士的演員的戰場,升空翻轉變為坑道頂部,我們引用氣爆技術,再現炮火硝煙的戰爭場面,上海歌劇院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中,我們設計的直徑9米的圓月布景可以從舞臺前區的一側緩緩移出,完成360度旋轉,圓月布景還將現場觀眾投影進月光之中,讓他們成為戲劇故事的親歷者
建立獨特的舞臺語匯,追求一劇一格并非易事舞劇《只此青綠》創作伊始,我與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關于演員表演與舞臺視覺如何更加緊密配合,相互交融的問題進行過多次討論,讓舞蹈與視覺深度融合,是我們的創作共識由一幅宋代古畫而展開的舞蹈劇目,需要探索最準確的視覺語言表達當舞劇文本將展卷人設置為表現視角,讓我思考如何建立多重敘事空間,更好展現這場穿越千年的時空之旅當舞繪《千里江山圖》的構思確立,我必須放棄之前以王希孟線描墨稿為視覺樣貌或以青綠薄紗為裝置手段的創意,而是通過多媒體手段讓舞者完成畫作當交織立體的敘事結構確立,我必須放棄舞美設計慣常構建篇章場景的手段,建立新的視覺連續性敘事系統
藝術想象力帶動了技術創造力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有幸與主創在故宮博物院咫尺親見原作靜觀文博專家們每一個心懷敬畏的展卷細節,我們被中華傳統文化中獨有的賞畫方式深深打動舞美設計初稿是通過主舞臺地面多層同心圓機械裝置運行表現展卷之美,但地面旋轉裝置與吊桿垂直運行軌跡不一致,難以實現空間交疊的詩意美我萌發了新的創作想法:能否放棄劇場常規舞臺設備,獨創一套舞臺技術系統,以畫卷為中心視覺,讓舞臺地面與空中形成運行整體,讓人景交融,觀演呼應,讓舞者自由出畫入畫
展卷的賞畫方式,為表演提供了舒緩流暢的視覺語言,呈現出古樸典雅的宋代美學氣象可以說,將《只此青綠》的舞臺打造成精密的藝術裝置,絕非炫技,而是從表演出發,精準表達作品主題的需要
在有限中創造無限,打造簡約而意蘊豐富的想象空間
舞美設計師常面對多重考驗:必須適應不同城市和劇場的巡演,必須在制景預算范圍,劇場空間,裝臺時間等條件約束下,努力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在有限中創造無限,這是舞美創作常態,是歷練,也是想象力飛升的起點
舞美是一出戲內在精神的視覺體現藝術想象力往往決定著作品的特點和價值,也影響著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舞美設計要立足藝術本體,打造簡約而意蘊豐富的想象空間在張藝謀排演的京劇《天下歸心》中,我將傳統京劇的舞臺樣式一桌二椅進行重構,以黑,紅,白為主色調,并融合化作筆墨影像,建立抽象簡約的主體視覺一輪彎月,與角色心境遙相呼應,營造情境,以破門而入表現攻伐,較之靜態的傳統舞美手法,富有變化在國家大劇院版京劇《赤壁》草船借箭一幕中,我們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段,把數百支箭用吊桿懸掛起來,整體形成彩虹流向,視覺上充滿意趣,在舞臺上給曹操制作了巨大的船,給周瑜和諸葛亮制作一葉移動的小舟,對比鮮明《赤壁》的很多觀眾都是80后,90后,有的看了不止一遍,還帶著身邊同學來看
探索獨特的舞臺視覺語言,工匠精神是必需品質
舞美設計師要熟練掌握舞臺設計本職工作的方法,還要對導演,燈光設計,服裝設計等戲劇演出的各個工種有深入了解,在必要時給出明確建議舞美設計師要了解藝術動態,更要了解社會生活動態,不僅是解決各類創作問題的行家,還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多面手
即使面對同一部劇,也要保持新鮮感,探索新的解讀方式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張藝謀導演和我力求讓該劇每個版本都獨具匠心這部劇曾在不少國家上演,每到一地,我們都會因地制宜,深入了解演出地的文化風貌,從受眾群體,劇場樣式,演出的文化環境等方面入手,創作符合該地域觀眾審美需求的作品,刷新觀眾對這一經典劇目的視覺想象
《只此青綠》的舞美精密復雜,制作周期短,需要嚴密測算,科學規劃,才能將舞臺裝置在限期內裝臺完畢去年,我們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裝臺,雖然空中地面裝置的順利運行給主創團隊帶來莫大信心,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程序編排過于復雜,造成數控系統極不穩定,畫卷最初選擇接近絲絹的雙層半透明材質,復雜的動作設計給燈光投射帶來很大困難,材質過輕,過重都影響運行的精準和穩定種種問題,從創新嘗試的勇氣,到實踐探索的執著,主創團隊相互支持,堅守創作品質在團隊不懈努力下,這些技術難題最終都得到了有效解決